談“伊”色變的油運
2012-12-13 16:50:49 來源: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由于歐美制裁伊朗態度依然強硬,日本、韓國、印度、中國都在削減從伊朗進口的原油量。風口浪尖之時,曾傳出上海外高橋造船(位置 評論 新聞)廠已向伊朗NITC交付一艘VLCC,另一艘已交付的“紀念號”正在中國試航!但近日該造船廠官方網站,并未發現此類消息。11月底,中國船級社(位置 聯系)(CCS)明確表示已停止為伊朗船舶提供安全與環境標準認證,歐美對伊朗的制裁效應正在持續發酵。
無奈中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,目前放棄伊朗石油并無實利,事關國家大事,中國或許會依循日本、印度的對策,尋求主權擔保運輸敏感的“伊姓石油”.
敏感的伊朗石油
10月初,有傳上海外高橋造船廠發布消息稱已向伊朗NITC交付一艘VLCC,這艘油輪為載重達31.8萬噸的“熊貓號”,另一艘已交付的“紀念號”油輪正在中國進行試航。此次伊朗NITC與上海外高橋造船廠簽訂共計12艘訂單,合約金額達12億美元。但在上海外高橋造船廠網站上并沒有相關新聞,上海外高橋造船廠方面對是否向伊朗交付VLCC事宜始終三緘其口。相關爆料人稱:“當前正是敏感時期,造船廠不得不謹慎發布與伊朗相關的消息,甚至否認與伊朗的相關合作。”
至于外界為何率先懷疑上海外高橋造船廠是與伊朗NITC合作的對象,該分析人士表示:“該造船廠近年在VLCC研發方面表現突出,推出的32.1萬載重噸和30萬載重噸VLCC船舶能效設計指數(EEDI)低于《國際防止船舶造成環境污染公約》規定的基線值20%以上。自韓國冷處理伊朗VLCC訂單后,同樣作為造船大國的中國自然成為伊朗的選擇,而上海外高橋造船廠不僅實力雄厚,且造價合理,普通VLCC均價在1億美元左右,至少有合作的誠意。”
相比上海外高橋造船廠與伊朗NITC合作的霧里看花,CCS的態度明朗很多,11月底明確表示已停止為伊朗船舶提供安全和環境標準認證,作為全球13大提供同類服務的公司,CCS是最后一個確認中止對伊朗船舶進行認證的船級社。
能源危機或促主權擔保
由于美國對伊朗制裁態度強硬,諸國談“伊”色變,謹慎接單,石油的進口量也在遞減。
根據美國能源署(IEA)11月13日發布的報告,10月份歐佩克成員國的原油供應量為每天3115萬桶,成為前9個月中出現3000萬桶/日后的第二個低值,主要原因正是伊朗出口量的遞減。伊朗原油出口已經從1月份的350萬桶/日降至10月份的270萬桶/日。
由于美國制裁,中國前10個月從伊朗進口石油總量同比下降約25%,相比韓國同比下降40%,日本同比下降38%而言,中國下降的數值不過小巫見大巫,降幅略小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正面臨能源安全危機。根據《2011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》顯示,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高達56%以上,盡管已從沙特、西非、俄羅斯等地增加原油進口彌補損失,但伊朗石油的高性價比依然令人難以割舍。
有專家認為,當前,中國放棄伊朗石油并不會獲得實質性利益,若堅持從伊朗運油,唯有尋求主權擔保最靠譜。一方面,日本、印度已開展此項業務,中國緊隨其后不算太突兀;另一方面,可有效解決保險、保賠公司不愿承保的重大隱患。相關專家認為,國家主權擔保是目前唯一具有可操作性的選擇,但若執行,需由國務院牽頭,要求外交部、國家發改委、財政部、中國人民銀行、交通運輸部、商務部、中國保監會、中國銀監會、國家能源局、航運企業和石油企業多方參與,還要考慮可能增多與歐美摩擦的可能。盡管利弊皆有之,但解決能源危機事大,這場危機或將促中國認真考慮對伊朗原油的主權擔保計劃。